設備運行管理是指由操作工人在設備運行中所進行的設備管理。設備一旦交付生產使用后,即進入了設備的運行期。這時錘破機操作者開始形影不離地與設備打交道,就像是設備本身上的一個“部件”,開始顯示出他在設備運行中的主體地位。操作者最了解設備的“脾氣”,他對所操作的設備最了解、最熟悉、最能不斷發現和揭露設備上所存在的問題,給管理人員提供第一手資料,使設備在可控狀態下運行。因此,運行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管理者運用管理手段管理操作者如何去用好和維護好設備。
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運行制度;建立嚴格的運行操作規定;建立定期檢查運行情況制度;建立科學的日常養護制度等。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發布的《機械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定》中對設備使用有明確規定:工人在獨立使用設備前,須對其進行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范、維護知識和安全操作規程等技術理論教育及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經過考試合格發給設備操作證后,方可憑打砂生產線獨立操作。操作工人應掌握“三好”、“四會”,嚴格執行使用設備的“四項要求”、“五項紀律”。設備的使用要實行定人定機,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對于多人操作的設備、生產線,必須實行機長制,由機長負責。對多班制生產的設備,操作工人必須執行設備交接班制度。
單班制設備應有運行記錄,操作工人要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合理使用設備。嚴禁超負荷、超規范、拼設備。如遇現場生產管理人員或上級強令操作工人超負荷、超規范使用設備時,設備管理部門有權制止,操作工人有權拒絕,并可越級上告。對違章指揮者應追究責任。顎破廠家生產設備要嚴格執行日常維護(日常保養)和定期維護(定期保養)制度。在設備運行管理環節中更要強調規范的重要性。操作人員行為規范化是現代設備技術經濟特點提出的要求。只有各種使用維護規程與人員的崗位責任制相結合,并要求人員嚴格遵守設備的運行維護制度,才能保證設備系統正常的運行,維持企業各項活動的協調性。